正能量︱退休導遊義務接待來港國際學生 充當生活大使建立跨文化友誼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1/02/10 18:53

最後更新: 2021/02/11 17:14

分享:

分享:

退休導遊Jo充當生活文化大使,接待來港讀書的國際學生,分別來自哈薩克、台灣、塔吉克及印尼學生,讓他們認識香港。

嚴靜儀(Jo)曾是資深的辦公室行政人員,直至7年前轉型為本地導遊,專接待外國旅行團。然而,去年因為疫情關係,她無奈要提早退休。縱然如此,Jo的專業知識和作為媽媽的細密心思仍然大派用場。事緣她3年前開始義務做接待家庭,照顧每年到理工大學讀書的國際學生。

「這班年輕人初次來港,人生路不熟,我很開心可做他們的定心丸。」53歲的Jo欣然地說。

予人感覺淡定穩重的嚴靜儀,曾任職物流公司、電影道具製造公司等,做過秘書,又曾當上老闆私人助理。2013年她考取了專業本地導遊牌照,入行後主力接待來港的印度旅行團,直至2020年初。「我本來打算做到60歲的,但疫情關係,我算是被迫退休了。」Jo說。

導遊的工作,令Jo跟結識到不少海外朋友。(被訪者提供)

雖然如此,Jo今年仍然肩負着接待外賓的使命,只是她是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少女,現時以國際學生身份於理工大學讀書,而她已經是Jo幾年來第八位義務接待的學生了。她一邊說一邊給記者看曾接待過,分別來自哈薩克、台灣、塔吉克及印尼學生,跟她歡度不同節日的生活照。

曾接待哈薩克塔吉克學生

Jo稱,每位國際學生,她會照顧一個學年,即大約10個月。由於這些國際學生都是住宿舍的,所以作為接待家庭,她不用為學生提供住宿,只是以家長的角色給他們關顧及支援,帶他們四處觀光和認識及體驗香港文化。

她笑說:「學校曾問我可以照顧多少個國際學生,我就笑說以前帶團,一車都60人,結果學校每年都安排幾位學生讓我照顧。但他們的學業很繁忙,所以不會每個周末周日都找我們,許多時都是我主動找他們。」

Jo曾當7年導遊,主力接待印度來港旅行團。(被訪者提供)

感恩兒子獲美國家庭照顧

為何會分文不取,甚至自願掏腰包去關顧一班來自海外的年輕人?Jo坦言是做接待家庭的出發點,跟其兒子曾受美國家庭的恩惠有關:「我個仔Ryan去了美國生活10年了,現在於美國當機師。他當年14歲就去田納西州讀書,全靠當地的Heriges夫婦當Host Family照顧他,讓他安頓下來。」

她續說:「雖然大家本身互不認識,但對方都肯無私地照顧我兒子,因此我很感恩,也希望以這對美國夫婦為榜樣,效法他們照顧來港讀書的海外學生。所以我一聽到理工大學有Host Family的計劃,我就報名了。」

Jo感恩兒子Ryan 十年前往美國升學獲Heriges夫婦照顧,令Jo受啟發,3年前在港報名義務當接待家庭。(被訪者提供)

話說Jo未夠50歲已為退休生活作準備,參與了理大活齡學院的活動,因而有機會參加接待家庭計劃的面試甄選。她說:「沒有指定外語水準要如何,但就要求夫婦一起肩負這義務工作。」由於這些學生都19歲了,已經很有思想很獨立,大家文化、宗教背景也不同,所以Jo明白到彼此相處的關鍵,是要互相尊重。

「他們其實都好乖,很可愛。試過有人思鄉,有人考試成績欠理想,都會和我訴苦。又好像今年來港的學生,入境後獨個兒要去酒店隔離,我都會事事提點她。我有時也會安排我同期接待的幾個學生互相認識,好讓他們結交朋友。」

曾當童軍培養服務大眾的心

Jo自言中學時代曾當童軍,自此便培養出服務大眾的心。她已有17年義工服務經驗,服務對象多元化,一直致力策劃、統籌、帶領各種義務工作。

她說早年義工服務對象是自己所屬的社區,當年為此還報讀了會所管理的文憑課程。她曾在會所搞多元化的活動和服務,如親子蛋撻班、朱古力工作坊、特色社區圖書館等。作為媽媽的她,明白到許多小家庭都需要多些親子時間,因此所搞的活動都是以加強個人和家庭的向心力為宗旨。看到父母及其小朋友,甚至祖父母輩都跟她學做蛋撻,令她大有滿足感。

至於接待國際學生跟導遊工作如何比較?Jo指出兩者性質不同,但都源於她很愛香港,希望盡地主之誼,令海外人士對香港留下好印象。「最希望旅客回國後,會變成香港的ambassador!」對於國際學生,她就希望成為他們在港讀書時期的「定心丸」,若能在相處時間建立了跨文化的友誼,就是錦上添花了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義工做到老學到老

嚴靜儀做義工17年,服務對象多元化,而她對於服務長者更是熱心。如她由2018年開始當上紅十字會義工,協助進行「健康自家管」長者慢性病管理服務,上門探訪獨居、兩老獨居長者等,協助長者提升自我管理慢性病的能力。

「工作包括為長者量血壓、磅重,之後把有關的健康資料交給紅十字會跟進,又教他們慢性病的管理方法、提醒他們何時去覆診等。我們之前需要受訓一個月,並要通過考試才能做義工。」

Jo在2018年更參加了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主辦「賽馬會50+創豐盛計劃」,成為其中一支勝利隊伍,獲初創基金資助,跟7位志同道合人士一起成立「同行有我」社企,提供專業個人化的陪行服務,關懷有需要的獨居及雙老戶長者。

Jo想法多多,她又透露:「我正計劃和另一社福機構,為認知障礙長者及其照顧者安排一些導賞活動,可惜因疫情關係暫時未能啟動。」她說盼能繼續發揮曾當導遊的所長,服務有需要的人士。

她又笑說,做義工沒有退休年齡:「就以我很敬佩的義工典範球姑(陳球)為例,她2019年過身,當時96歲,她91歲時曾是香港最老的義工。她曾經說,做義工好處多,因為經常接觸不同的人,又要學新事物,所以不會有認知障礙。」因此,Jo也打算繼續做義工,做到老學到老。

記者:胡慧雯